当地时间 7 月 11 日,俄罗斯国防部有关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 号(简称 “库兹涅佐夫” 号)航空母舰命运的走向引发全球军事观察家的高度关注。有消息人士透露,该航母的维修和现代化改造工作已经暂停,俄罗斯海军和联合造船公司代表近期将就这艘军舰的未来作出关键性决定。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大概率将放弃修复这艘承载苏联海军辉煌记忆的航母,报废拆解的可能性颇高,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短期内无力建造新航母,“库兹涅佐夫” 号或将成为俄罗斯海军航母时代的 “绝唱”。
回溯 “库兹涅佐夫” 号的维修历程,可谓荆棘载途。自 2017 年进入船坞开启维修之旅,便事故频发。2018 年,俄罗斯最大浮动船坞 PD - 50 沉没,沉重的吊车倒塌砸中航母甲板,致使其留下一个约 5 米长、4 米宽的破损大洞,给航母结构带来严重损伤,如同给一位重伤患者雪上加霜。祸不单行,1 年后的 2019 年,航母内部发生重大火灾,熊熊烈火在舰内肆虐,过火面积高达一千多平方米,造成 2 人不幸罹难、14 人受伤,航母内部设施遭受重创,众多关键系统和设备严重受损。2021 年,负责航母维修工程的承包船厂总经理因贪污工程拨款被逮捕,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维修项目管理的混乱无序,更使得本就波折不断的维修进程再度陷入困境。由于一系列意外事故与管理问题,维修工作多次被迫推迟。原本计划于 2022 年重新服役的 “库兹涅佐夫” 号,服役时间一延再延,先是推迟至 2024 年进行试航,可直至当下,这一目标仍未实现。
从技术层面审视,“库兹涅佐夫” 号这艘诞生于苏联时期的常规动力滑跃式航母,已尽显老态。其最大排水量 5.85 万吨,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相比,载机量仅 52 架,而尼米兹级航母载机量约达 90 架,差距显而易见。动力系统方面,更是问题丛生。早在 2016 年执行叙利亚部署任务期间,航母烟囱便冒出滚滚浓烟,这一现象直观地显示出动力装置的严重磨损与可靠性缺失。2017 年维修计划中,本打算更换 8 台锅炉以改善动力状况,但实际操作进度极为缓慢。舰载机方面,原搭载的苏 - 33 舰载机已逐步被米格 - 29K 所替代,然而米格 - 29K 性能存在诸多局限,航程较短、载弹量有限,且随着苏 - 33 逐步退役,俄罗斯海军飞行员对米格 - 29K 的操作熟练度和培训体系面临断层危机,难以形成高效的战斗力。
面对如此困境,俄罗斯国防部已暂停 “库兹涅佐夫” 号的维修工作。众多军事专家分析认为,修复这艘航母不仅成本高昂,预估需耗费 550 - 620 亿卢布(约合 8.87 亿 - 10 亿美元),而且即便修复完成,以其舰体老化程度与技术落后状况,最多也只能服役至 2040 年,投入产出比极低,经济性严重不足。太平洋舰队前司令谢尔盖・阿瓦基扬茨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停止维修是正确决定,若退役只能拆解作废料利用。”
俄罗斯海军并非未曾憧憬过新航母的加入,为重塑海军远洋作战能力,俄罗斯曾提出在 2024 - 2033 年建造 3 艘航母的宏伟计划。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极为骨感。新航母造价预估高达 5000 亿卢布(约合 435.8 亿元人民币),如此巨额的资金需求,在当前俄罗斯经济形势下,尤其是俄乌冲突持续消耗国力的背景下,显得遥不可及。2025 年俄罗斯军费预算重点仍聚焦于核威慑力量巩固、高超音速导弹等对国家安全具有直接、关键影响的领域,航母这类造价高昂、建造周期漫长的 “吞金兽”,短期内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与资源支持。
除了资金难题,技术资料与产业链的断裂更是横亘在俄罗斯新航母建造之路上的巨大阻碍。“库兹涅佐夫” 号诞生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诸多关键技术资料掌握在乌克兰手中,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近乎停滞,使得俄罗斯难以独立复刻航母建造技术。国内造船业也因长期缺乏大型航母建造项目历练,呈现出衰退之势。联合造船集团下属船厂如今多承接破冰船、护卫舰等中小型项目,在大型航母建造经验与技术储备方面严重匮乏。舰载机、拦阻索、相控阵雷达等航母关键子系统,部分依赖进口,部分则依赖老旧库存,自给自足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支撑新航母的建造需求。
与此同时,人才断代危机也困扰着俄罗斯海军。苏联解体后,大批航母研发设计人才流失,新一代工程师成长过程中缺乏大型航母项目实战经验,难以快速填补技术空白。在舰员与飞行员培养方面,由于俄罗斯海军近年远洋部署活动减少,相关训练体系逐渐萎缩,导致航母操作所需的高度专业化人才青黄不接,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发展新航母的根基。
倘若 “库兹涅佐夫” 号最终退役,其未来走向大概率为拆解回收金属资源,或保留为博物馆。历史上,“明斯克” 号航母在中国被改建为主题公园,成为保留航母历史文化价值的一种成功范例。但对于俄罗斯而言,保留 “库兹涅佐夫” 号为博物馆虽可维系海军历史荣誉,却需投入巨额维护费用,在当前经济与军事预算紧张的局面下,拆解以减轻经济负担或许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从长远战略规划来看,俄罗斯海军上校瓦西里・丹迪金指出,远海区域对航空掩护的需求依旧存在,但传统航母成本过高,已不符合俄罗斯当下战略需求。战略规划研究中心研究员伊利亚・克拉姆尼克虽主张结合 “库兹涅佐夫” 号经验建造新舰,然而在基础设施薄弱与预算短缺的现实面前,这一设想短期内难以实现。相比之下,发展无人舰载机、构建分布式舰队,如以护卫舰搭载反舰导弹为核心的作战模式,成为俄罗斯海军更为现实的发展路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大型航母的依赖,提升海军作战效能。
“库兹涅佐夫” 号作为俄罗斯唯一现役航母,其一旦退役,俄罗斯将彻底退出 “全球航母俱乐部”,这无疑将对俄罗斯大国海军形象造成沉重打击,象征意义的丧失将在国际军事格局中产生深远影响。从战术层面分析,在黑海、波罗的海等近海区域,俄罗斯尚可借助陆基航空兵和导弹系统维持一定的军事优势,但在远洋地区,如北极、地中海等战略要地,缺乏航母将使其力量投射能力大打折扣,难以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战略利益。与中国、印度等国对比,差距愈发明显。中国已拥有辽宁舰、山东舰两艘航母,并正在建造福建舰这一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新型航母,海军远洋作战能力稳步提升;印度虽航母发展进程缓慢,但也在积极推进 “维克兰特” 号航母项目。俄罗斯若放弃航母发展,将在全球海军竞争中进一步落后于新兴海军强国,在未来海洋战略博弈中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引用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俄罗斯 “库兹涅佐夫” 号航母维修升级工作暂停》
军武次位面:《俄罗斯 “库兹涅佐夫” 号航母再度现身!改造 8 年,还是一塌糊涂!》
军武次位面:《库兹涅佐夫号不修了,俄罗斯为何要放弃唯一航母》
中国青年网:《俄航母维修接近尾声》
环球网:《俄海军副总司令:俄军已确定建造新航母的计划》
战史库:《俄考虑放弃唯一航母,中国或成最大救星,但普京需拿潜艇技术换》
环球网:《俄唯一航母完成主要维修工作,预计 2024 年重返战斗序列》
热丰网-北京股票配资官网-配资炒股交易网站-炒股配资平台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